如何避免归因偏差是一个难题,虽然常见的归因偏差就几种,但也往往明知故犯。以前在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中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开车去加油,发现前面有一辆车停在了进口这一边的加油站上,而出口端的加油站却空着,这让他恼火不已,不断抱怨那司机没素质。可能大多数人的观点都一样,都觉得那个司机不应该这样做。然而仔细一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他之前已经有车在出口端加油站加油,当自己来加油时,前面的人已经加完油走了,于是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这就是典型的归因偏差。
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如认为人就要说到做到,借东西就应该如期偿还,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等,一旦发现不合常规,就归因于行为实施者的个人因素。而实施行为的人则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
人们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等。但对失败等则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考试没考好,常见的归因是题目太难,时间太紧,或打分太严。但观察者却往往从行为者自身去寻找行为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