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中草药

中草药的发源地是中国,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

经验文章 概述

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 Traditonal 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草药

外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al herb

学科

药用植物学、生药学

词语概述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

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历史渊源

中草药是

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1]

医学应用

中药应用理论比较独特。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药的气、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u=385706272,2852768017&fm=21&gp=0.jpg

u=385706272,2852768017&fm=21&gp=0.jpg中草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有用药物加水煎熟后去渣留汁而成的汤剂,有研磨成粉末状的粉剂,还有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
中草药中有许多名药,植物药以人参、灵芝、何首乌、枸杞最为著名。动物药以驴胶牛黄、熊胆、蛇毒、鹿茸等最为珍贵。矿物药以朱砂、赭石、滑石、芒硝等为最为常用。

药材加工

净制

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

蒸、煮、烫某些含淀粉或糖质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如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则能保持药性不致变质。

切制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

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相关知识

药材认识旨在收集全国中药材品种。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编写,并附以彩色图。内容丰富,资料较准确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进行研究,可供科研和临床的参考。
中药图谱库旨在建立强大的中药图片数据库,包括各种药材的来源及饮片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材的基本信息及炮制方法!
类别检索: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化湿药| 温里药 |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 安神药| 开窍药| 补益药| 收涩药| 涌吐药| 祛风湿| 外用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利水渗湿药 | 平肝息风药| 活血化瘀药。
常用方剂阐述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命名、中药方剂药理与分类的有关内容。收载中药方剂常用方,以法统方的原则,按治法分类的方法列解表剂、清热剂、和解剂等,各方以方名为纲,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备注为目,论述方剂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药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文字简洁,论述充分。
抗肿瘤中草药
抗肿瘤验方
疾病食疗方
有人参、大黄、黄芩、黄芪、茯苓、白术、川芎等等。

分类举例

中草药也有很多的分类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分法是:上中下三品和功效。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以下几类分类方法了比如:植物形态,化学成分,临床药理作用等等。

人参

人参的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药物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

灵芝

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药物功效: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牛黄

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性味与归经:甘,凉。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朱砂

朱砂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性味归经:心、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

历代著述

本草纲目,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衍义,汤液本草,饮膳正要,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本草经解,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食鉴本草,本草撮要,本草择要纲目,得配本草,本草害利,本草分经,要药分剂,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药征

成份研究

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从植物(整个植物或一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的物质,可用于增进健康或其它目的。和霖生物
植物提取物行业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是兼于医药、精细化工、农业行业之间的一个边缘行业。其定义如下表述: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目前,植物提取物的产品概念比较宽泛。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按照最终产品的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
综合各国的立法范畴和概念及使用情况,植物提取物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各国所接受与认可的,也是传播草药在各国通用的共性表达方式。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早在1999年就已超过中成药的出口额。在欧美国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已发展成一个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我国的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是属于中间体的产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烟草、化妆品的原料或辅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史上,最近约200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一直依赖传统药物(其中90%以上是植物药)与疾病斗争。各大文明古国和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族医药体系,其中又以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最为完备,成就最大。可以说,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是古代医药科学的最高表现。
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化学药和新生物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曾经长期相对停滞的植物药也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而获得了新发展。到目前为止,植物药制剂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丹、丸、膏、散。第二阶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为主的提取、粗处理技术与现代工业制剂技术相结合而制成中成药。第三阶段,是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精制化和定量化的现代植物药。植物药的三个阶段,只是说明它们先后产生的时间顺序,并不表示后一阶段会取代或取消前一阶段。正如化学药不能取消天然药物、生物药也不能取消化学药一样。但后一层次比前一层次更多体现或运用了现代科技。

植物提取物和现代植物药在概念的内涵上存在着交叉性,互相包含着彼此的部分内容。现代植物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为基础的,植物提取物是现代植物药的主要原料和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种则被直接作为药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植物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西方习惯于将植物药称为天然药物。天然药是指一切源于大自然、用于治疗疾病的未经化学处理的药物,中药、植物药应该包涵于其范畴之内。
德国的现代植物药指的就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植物提取物,它既可以是植物整体的提取物,也可以是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德国从1976年开始将植物药定义为药物。目前这一定义已被美国植物协会采用。
欧共体所定义的植物药产品则不只是单一药用植物,可以是多种植物药配伍(HERBAL MEDICAL PRODUCTS),含有专一植物活性成分或是植物提取物,植物药是植物被运用于医疗目的的医药用品。植物药及其制品被认为是一种活性成分或其治疗作用的成分还不很清楚的医药产品。植物药制剂是将植物弄碎成粉状、提取、着色、油脂化或液态化,压轧植物汁等对植物进行加工制作,将其纯化或浓缩,从植物中分离单一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时就不再被看作植物药而被看作化学药如阿托品。

用处

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而中药的可研究性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可塑性,现在我国的中药一般有两种方法酿制,一种就是熬制按照中医专家给开出的方子,一种就是药酒的方法,而对于这两种方法我国有很多的钻研。像中药对于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帮助,而药酒基于道家气机升降理论,调和人体五脏六腑,清心明目,和颜悦色,润泽肌肤,通利关窍,和畅百脉。对脾肾亏损,血气不和,气滞血瘀,气血两亏所致的肝病、贫血、心血管疾病,可疏通径路,调和血脉;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患者,能圣经养血,益气宁神;对厌食、胃病、便秘、痔疮等胃肠道疾病,可补益脾胃、理气和胃、补齐养血、化瘀和血;对须发早白、头晕目暗,遗精早泄,肾功不全者,能黑发周炎、偏头痛、可收扶正祛邪之效。对于在药草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与不同,而且在药酒方面中草药尤其对补肾、壮阳有很好的作用,不会出现副作用,纯天然的补品。像这种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纯天然的药酒一般有“妙沁药酒”、“鸿毛药酒”[2]。

药用禁忌

老百姓总感觉中草药安全可靠,使用起来无所顾忌。实际上历代本草、医书对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均有明确的论述,现代研究更是对一些中草药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草药

中草药伤肝中草药"黑名单"
临床上常见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中药种类有:
1.致一般性肝损害,如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致中毒性肝损害,如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致肝病性黄疸,如长期服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
4.诱发肝脏肿瘤,如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均可诱发肝癌。
具体来说,可引起肝损害的中成药包括: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克银丸、消银片(丸)、增生平、润肤丸、昆明山海棠、银屑散、六神丸、疏风定痛丸、湿毒清、消癣宁、防风通圣丸、血毒丸、除湿丸、龙蛇追风胶囊、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九分散、追风透骨丸、骨仙片、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复方甘露饮、牛黄解毒片、葛根汤、麻杏石甘汤等。
如何避免中草药伤肝
上述药物很多都属于生活中的常用药,普通人由于肝功能正常,常规剂量下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您是肝病患者,这些药物最好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及时停药。
如果在服用了上述药物几天或一周后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化验检查肝功能。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水分和维生素,或酌情应用甘草酸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保肝药物。

采集与贮藏

中草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和贮藏等对中草药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采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时期,动物亦有一定的捕捉与加工时期),有计划地来进行采制和贮藏,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较好的药物,以保证药物的供应和疗效,满足人民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需要。除某些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采制和贮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原则如下:
1.全草、茎枝及叶类药物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多年生草本常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薄荷等;一些茎较柔弱,植物矮小及必须带根用的药物则连根拔起,如垂盆草、紫花地下等。
2.根和根茎类药物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时采集,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部,所采的药物产量高,质量好。但也有些根及根茎如孩儿参、半夏、延胡索等则在夏天采收。多数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需生长一年或二年以上才能采收供药用。
3.花类药物多在花未开放的花蕾时期或刚开时候采集,以免香味失散、花瓣散落,影响质量,如金银花、月季花等。由于植物的花期一般很短,有的要分次及时采集,如红花要采花冠由黄变红的花瓣,花粉粒需盛开时采收,如松花粉、蒲黄等。采花最好在晴天早晨,以便采后迅速晾晒干燥。
4.果实类药物除少数采用未成熟果实如青皮、桑槐等外,一般应在果实成熟时采集。
5.种子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有些种子成熟后容易散落,如牵牛子、急性子(凤仙花子)等,则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集。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的药物,则可在种子成熟时,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藏,如车前子、紫苏子等。
6.树皮和根皮类药物通常是在春夏间剥取,这时正值植物生长旺盛期,浆液较多,容易剥离。剥树皮时应注意不能将树干整个一圈剥下,以免影响树干的输导系统,造成树木的死亡。
关于动物药,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宜在夏秋季捕捉,如蚯蚓、蟋蟀等;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猎取,不过鹿茸必须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
此外,在采收药物时还须要注意天气变化,如阴雨时采集,往往不能及时干燥,以致腐烂变质。在采集药物时,应该重视保护药源,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因此,还须要注意下列几点:
1.留根保种:有些多年生植物,地上部分可以代根用的,尽量不要连根拔;必须用根或根茎的,应该注意留种。有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栝楼,在挖掘天花粉时,一般只应挖取雄株的块根。用全草的一年生植物,大量采集时应留下一些茁壮的植株,以备留种繁殖。用叶的药物不要把全株叶子一次采光,应尽量摘取密集部分,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2.充分利用:根、茎、叶、花都可入药的多年生植物,应多考虑用地上部分和产量较多的部分。此外,可结合环境卫生大扫除、垦地填洪和伐木修枝,随时注意将可作药用的树皮、根皮、全草等收集起来,认真地加以整理,以供药用。
3.适当种植:根据实际需要,对于本地难以采集或野生较少的品种,可以适当地进行引种繁殖,以便采用。
药物在采集以后,都应采取一定的加工处理,以便贮藏。如系植物类药品,采集后应先除去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洗净切断,除鲜用外,都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时放在日光下晒干,或阴干,或烘干,分别保藏。有些含水分较多的药物如马齿苋等,可在洗净后切断,多晒几天,才能晒干。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如五味子、女贞子、莱菔子、葶苈子、白芥子等须放在密封的瓮内;植物的茎叶或根部没有芳香性的如益母草、木贼草、夏枯草、大青叶、板蓝根、首乌藤等可放在干燥阴凉处或贮于木箱内;芳香性药物及花类如菊花、金银花、月季花等,须放在石灰瓮内,以防受潮霉烂变质。种子类药物要防虫鼠。动物药及脏器组织如蕲蛇、乌梢蛇、蜈蚣、地鳖虫、胎盘等,在烘干后,应放在贮有石灰的缸中,以保持干燥;并放在冷暗干燥的地方,以防虫蛀或腐烂。
矿物药如石膏、滑石、灵磁石等可放在木箱内;但其中如芒硝、硼砂等须放在瓮内盖紧,以防受潮。
剧毒药物要另行贮藏保管,防止发生事故。贮藏药物的库房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和防虫、鼠的侵蚀;药物仍须勤加翻晒,对某些易生虫蛀或容易受潮发油的药物,如前胡羌活、独活、甘遂、当归等,必须经常检查,以防霉蛀变质。

研究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化学药和生物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曾经长期相对停滞的中草药也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而获得了新发展。

中草药已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丹、丸、膏、散。

第二阶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为主的提取、粗处理技术与现代工业制剂技术相结合而制成中成药。

第三阶段,是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精制化和定量化的现代中草药。

中草药的三个阶段,只是说明它们先后产生的时间顺序,并不表示后一阶段会取代或取消前一阶段。正如化学药不能取消天然药物、生物药也不能取消化学药一样。但后一层次比前一层次更多体现或运用了现代科技。现代中草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草药植物提取物为基础的,中草药植物提取物是现代中草药的主要原料和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种则被直接作为药用。

在西方国家,中草药又被称为植物药。德国的现代植物药指的就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植物提取物,它既可以是植物整体的提取物,也可以是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德国从1976年开始将植物药定义为药物。现在这一定义已被美国植物协会采用。

欧共体所定义的植物药产品则不只是单一药用植物,可以是多种植物药配伍(HERBAL MEDICAL PRODUCTS),含有专一植物活性成分或是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是植物被运用于医疗目的的医药用品。中草药及其制品被认为是一种活性成分或其治疗作用的成分还不很清楚的医药产品。中草药制剂是将植物弄碎成粉状、提取、着色、油脂化或液态化,压轧植物汁等对植物进行加工制作,将其纯化或浓缩,从植物中分离单一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时就不再被看作中草药而被看作化学药,如阿托品。

世界范围内对中草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西方习惯于将中草药称为天然药物。天然药是指一切源于大自然、用于治疗疾病的未经化学处理的药物,中药、中草药应该包涵于其范畴之内。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