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仅9月份,光照就比之前减少75分钟;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昼夜温差达11℃~15℃;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随着自然界的变化,人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代谢旺盛,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发胃炎、溃疡。总之,人体机能发生全面相应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黏度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普及健康知识
营养补充,增强免疫力 生活小窍门
人体在外界气温21℃~23℃时,感觉最舒适,...[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