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心理自我调节失眠

心理健康:心理自我调节失眠

有人曾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症状自我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失眠有着密切的联系。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 会功能。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心理行为自我调适对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克服失眠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三、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上行睡意及睡眠时间。

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六、建立有规律的一日...[ 查看全文 ]

2015-07-07 标签:

心理健康:心理自我调节失眠的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